普通熱處理電阻爐多集中在650~1700℃的溫度,爐溫變化大,爐體受高溫燒蝕,以及各種爐氣、熔液和爐渣的化學侵蝕,因此其日常的修理特點是:避免帶有事故性質的熱修,以冷修為主要方式,修理次數多,現場修理多。
采取針對性修理,注意較大磚砌爐的后墻、側墻、爐門拱、爐膛拱頂彼此不要互相咬合壓死,這樣局部損壞時不用扒爐整體重砌,可對以上幾部分單獨修理。如爐子拱腳不一定要支在側墻上,可支在爐子兩側鋼結構的拱腳梁上。使爐墻不受拱頂的力,對爐墻和拱頂都有好處。但考慮拱腳梁的受熱膨脹,要留有空隙。砌拱頂磚時,從兩側拱腳同時向中心對稱砌筑。拱頂鎖磚不得砍削,鎖磚應準確地按拱頂的中心線進行分布。爐體外露、溫度有急劇變化和活動的部分,如爐門、爐門拱等,應采取以下方法:砌爐時兌高模數水玻璃,增加燒結后的爐門、爐口整體性,并在其外漏部分用高溫粘合劑粘貼上耐火纖維氈條,在砌爐門時,將爐門平放在地面,從兩端向中間砌,最后一層磚“擠”進去。
如果爐墻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磚砌筑時,當墻的每一種磚單獨砌,則猶如一組單墻。經過多次加熱和冷卻,不同種磚砌的爐墻易分離。為保持爐墻的整體性和穩固性,采取每隔5~8層,在砌磚層高度相同重合的地方,內外墻互相拉固的砌筑法,即將耐火磚的一半插入另一磚層中,或用金屬錨固件固定。
設計爐襯時,爐襯的每層爐絲擱磚應“嵌”在爐襯墻中,不要壓死。在擱磚斷裂時,可換擱磚。最底層的爐絲高鋁擱磚爐底直接砌成一體,不懸空。